云南大叶种晒青茶风味地域差异研究取得突破——王白娟教授团队联合云南中茶揭示环境对茶叶风味的影响机制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风味地域差异研究取得突破——王白娟教授团队联合云南中茶揭示环境对茶叶风味的影响机制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风味地域差异研究取得突破——王白娟教授团队联合云南中茶揭示环境对茶叶风味的影响机制

研究概况

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王白娟教授团队联合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在国际SCI期刊《Foods》(IF=4.7)发表题为《Flavor Characteristics of SunDried Green Tea in Different Regionsof Yunnan: Metabolite Basis and Soil Influencing Factor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代谢组学与风味组学技术,系统性解析云南大叶种晒青茶风味地域差异的成因,并首次构建其风味轮,为茶叶品质定向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核心发现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风味地域差异研究取得突破——王白娟教授团队联合云南中茶揭示环境对茶叶风味的影响机制

1.风味地域性差异显著

滋味特征:浓厚度突出:冰岛、新竜、勐昂、曼囡、坝卡囡、丙山6个产区。

甜醇度突出:苏湖、刮风寨、无量山、邦东、东半山、懂过、帕沙7个产区。

香气特征:嫩香/花香型:帕沙、邦东、东半山、丙山、冰岛、懂过。

清甜香/蜜香型:新竜、坝卡囡、苏湖、刮风寨、无量山、勐昂、曼囡。

关键香气化合物:香叶醇、芳樟醇、异佛尔酮、2戊基呋喃、1辛醇、D柠檬烯、苯甲醛。

2.环境因子的关键作用

海拔与磷元素:高海拔、土壤有效磷含量高的茶园,花香型化合物富集,苦涩味成分EGCG降低,茶汤更甜醇。

海拔与磷元素含量与花香型化合物呈正相关,与EGCG呈负相关。

调控建议:通过调节磷肥施用,可定向优化茶叶“地方风味”。

研究方法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风味地域差异研究取得突破——王白娟教授团队联合云南中茶揭示环境对茶叶风味的影响机制云南大叶种晒青茶风味地域差异研究取得突破——王白娟教授团队联合云南中茶揭示环境对茶叶风味的影响机制云南大叶种晒青茶风味地域差异研究取得突破——王白娟教授团队联合云南中茶揭示环境对茶叶风味的影响机制云南大叶种晒青茶风味地域差异研究取得突破——王白娟教授团队联合云南中茶揭示环境对茶叶风味的影响机制

数据来源:连续多年对云南中茶13个茶叶基地的系统采样与监测,基地通过茶山航拍VR全景、茶山环境监测、茶山土壤墒情监测、种植视频监控等措施对基地茶园进行数字化管理,从而建立融合上下游产业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控体系。

技术手段:

(1)代谢组学:解析非挥发性化合物(如酚类、氨基酸)的组成差异。

(2)风味组学:鉴定挥发性香气活性物质。

数据分析:结合土壤参数(矿质元素、海拔等)建立风味与环境因子的关联模型。

应用价值

1.科学指导生产:为茶园土壤管理、施肥策略提供数据支撑,助力“地方风味”定向培育。

2.产业标准化:风味轮的构建为茶叶品质评价与分级奠定基础。

3.市场差异化:明确产区特色,提升云南晒青茶品牌价值。

项目支持

研究获多项国家级及省级科研项目资助,包括:

基础研究专项(202301AS070083):AI驱动云南大叶种茶树表型可塑性特征筛选机制研究

重大科技专项(202302AE09002001):高原山地智能农业数据感知技术及装备研发与示范

创新团队专项(202405AS350025):云南省茶产业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应用创新团队

乡村振兴专项(202304BI090013):云南省勐海县智慧茶产业科技特派团

农合联合专项(202401BD070001043):云南省省科技厅支持

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202202AE090001):《航天育种和航天食品研发与示范》项目

研究意义

首次系统阐明云南大叶晒青茶风味与环境的关联机制,为茶叶品质调控和产区特色挖掘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

Baidu
map